![]() 二极管散热构造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二极管散热构造,包括散热结构、发光二极管和连接结构,所述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散热结构的顶部,当所述发光二极管产生高温时,所述散热结构为所述发光二极管进行散热降温,所述连接结构位于所述散热结构上,当需要多个散热结构共同工作时,所述连接结构可将多个所述散热结构进行连接;通过真空管、散热管道、冷凝管和风机的设置,使得本装置分为三种散热工况,当热量较小时,自然通风散热,热量加大时,使得外界的风通过散热管道吸至真空管内实现散热,在发光二极管的热量持续加大时,通过启动风机与冷凝管,对装置进行冷凝散热,实现散热合理化,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进行散热,防止资源的浪费。 公开号:CN214336707U 申请号:CN202120756958.9U 申请日:2021-04-12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李宾;王伊华 申请人:Yikang Xinyu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IPC主号:H01L23-367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二极管散热构造。 [n0002] 发光二极管在使用时,容易产生高温高热,使得发光二极管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损坏,而目前在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散热时,往往只有一种工况进行散热,且散热效果较差,在只有一种工况的情况下,使得发光二极管的散热效果下降,同时浪费较多的资源,因此还是存在很大限制的。 [n0003]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合理化散热,节约资源的二极管散热构造。 [n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n0005] 二极管散热构造,包括散热结构、发光二极管和连接结构,所述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散热结构的顶部,当所述发光二极管产生高温时,所述散热结构为所述发光二极管进行散热降温,所述连接结构位于所述散热结构上,当需要多个散热结构共同工作时,所述连接结构可将多个所述散热结构进行连接。 [n0006] 上述二极管散热构造,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底座和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位于所述底座的顶部,且所述散热板与所述底座之间通过所述隔热板固定连接,所述隔热板的面积小于所述散热板的面积,所述隔热板采用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所述底座的内部开设有所述空腔,所述真空管位于所述空腔的内部,且所述真空管为密封设置,所述真空管的顶部与所述散热管道密封连接且流体导通,所述冷凝管横向设置在所述真空管的内部,且所述冷凝管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真空管的底部与所述风道密封连接且流体导通,所述风道贯穿至所述底座的下表面,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风道的内部,且所述风机的出风端正对所述真空管的内部,所述散热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散热管道流体导通的通风道,通过真空管、散热管道、冷凝管和风机的设置,使得本装置分为三种散热工况,当热量较小时,通过散热管道与真空管之间实现自然通风,此时的真空管与外界导通,实现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散热,自动散热,不需要外界施加风力,发光二极管的热量加大时,通过将真空管进行密封,其内部产生负压,使得外界的风通过散热管道吸至真空管内实现散热,在发光二极管的热量持续加大时,通过启动风机与冷凝管,对装置进行冷凝散热,将风道内吸入的风经过冷凝管冷凝后吹至发光二极管的表面进行散热,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实现散热合理化,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进行散热,防止资源的浪费。 [n0007] 上述二极管散热构造,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散热板顶部的两侧,所述固定板形状为凹型板,所述固定板的数量为两块,且两块固定板相对安装,所述发光二极管安装在所述两块固定板内的凹槽内,所述凹槽与通过通风道与所述散热管道连接,所述散热板的内顶壁开设有所述引脚孔,通过所述引脚孔可与所述电源板接触,所述电源板位于所述底座的内顶壁。通过引脚孔的设置,可以将发光二极管通过引脚孔与电源板连接,便于装置进行散热以及发光二极管的安装。 [n0008] 上述二极管散热构造,所述固定环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板顶部的中心处,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固定环的内部,且所述安装板为弧形,所述安装板的数量为两块且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环的内部,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所述减压弹簧,所述减压弹簧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通过固定环与安装板的设置,可以对发光二极管进行固定安装,且通过安装板的设置,能够实现对不同大小的发光二极管进行安装,使得本装置适用于各种发光二极管的散热,且安装牢固,通过减压弹簧的设置,减压弹簧直接接触发光二极管,防止安装板对其产生较大的压力而导致发光二极管的损坏,同时减压弹簧能够减少来自外界的振动,防止脱落等现象。 [n0009] 上述二极管散热构造,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密封板和密封环,所述密封板的内部也开设有所述通风道,所述密封板位于所述散热板通风道的内部,所述密封棉位于所述密封板的外表面上,所述密封板通过外表面的密封棉与所述散热板内部的通风道密封连接,且所述密封板内的通风道与所述散热板的通风道流体导通,所述卡接块位于所述散热板一端的两侧面上,所述卡接块与所述散热板连接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卡接块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所述螺钉,所述密封环位于所述真空管的一端,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真空管密封连接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密封垫,所述真空管可通过密封环与所述另一装置的真空管进行密封连接,通过连接结构的设置,在使用的发光二极管数量较多时,可以通过密封板与卡接块将散热板之间实现连接,且通风道之间实现密封连接,而后将真空管通过密封环进行密封连接,使得本装置连接简单方便,且能够实现多个发光二极管同时散热。 [n0010]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取得了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n0011] 1、通过真空管、散热管道、冷凝管和风机的设置,使得本装置分为三种散热工况,当热量较小时,通过散热管道与真空管之间实现自然通风,此时的真空管与外界导通,实现对发光二极管进行散热,自动散热,不需要外界施加风力,发光二极管的热量加大时,通过将真空管进行密封,其内部产生负压,使得外界的风通过散热管道吸至真空管内实现散热,在发光二极管的热量持续加大时,通过启动风机与冷凝管,对装置进行冷凝散热,将风道内吸入的风经过冷凝管冷凝后吹至发光二极管的表面进行散热,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实现散热合理化,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进行散热,防止资源的浪费。 [n0012] 2、通过固定环与安装板的设置,可以对发光二极管进行固定安装,且通过安装板的设置,能够实现对不同大小的发光二极管进行安装,使得本装置适用于各种发光二极管的散热,且安装牢固,通过减压弹簧的设置,减压弹簧直接接触发光二极管,防止安装板对其产生较大的压力而导致发光二极管的损坏,同时减压弹簧能够减少来自外界的振动,防止脱落等现象。 [n0013] 3、通过连接结构的设置,在使用的发光二极管数量较多时,可以通过密封板与卡接块将散热板之间实现连接,且通风道之间实现密封连接,而后将真空管通过密封环进行密封连接,使得本装置连接简单方便,且能够实现多个发光二极管同时散热。 [n0014] 图1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n0015] 图2本实用新型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n0016] 图3本实用新型散热板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n0017] 图4本实用新型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发光二极管;2-底座;3-散热板;4-隔热板;5-真空管;6-散热管道;7-冷凝管;8-风道;9-风机;10-固定板;11-引脚孔;12-电源板;13-固定环;14-安装板;15-螺栓;16-减压弹簧;17-密封板;18-密封环;19-密封棉;20-卡接块;21-密封条;22-螺钉;23-密封垫。 [n0019] 本实施例二极管散热构造,包括散热结构、发光二极管1和连接结构,发光二极管1位于散热结构的顶部,当发光二极管1产生高温时,散热结构为发光二极管1进行散热降温,连接结构位于散热结构上,当需要多个散热结构共同工作时,连接结构可将多个散热结构进行连接。 [n0020] 如图1所示,散热结构包括底座2和散热板3,散热板3位于底座2的顶部,且散热板3与底座2之间通过隔热板4固定连接,隔热板4的面积小于散热板3的面积,隔热板4采用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底座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真空管5位于空腔的内部,且真空管5为密封设置,真空管5的顶部与散热管道6密封连接且流体导通,冷凝管7横向设置在真空管5的内部,且冷凝管7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真空管5的底部与风道8密封连接且流体导通,风道8贯穿至底座2的下表面,风机9位于风道8的内部,且风机9的出风端正对真空管5的内部,散热板3的内部开设有与散热管道6流体导通的通风道,通过真空管5、散热管道6、冷凝管7和风机的设置,使得本装置分为三种散热工况,当热量较小时,通过散热管道6与真空管5之间实现自然通风,此时的真空管5与外界导通,实现对发光二极管1进行散热,自动散热,不需要外界施加风力,发光二极管1的热量加大时,通过将真空管5进行密封,其内部产生负压,使得外界的风通过散热管道6吸至真空管5内实现散热,在发光二极管1的热量持续加大时,通过启动风机9与冷凝管7,对装置进行冷凝散热,将风道8内吸入的风经过冷凝管7冷凝后吹至发光二极管1的表面进行散热,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实现散热合理化,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工况进行散热,防止资源的浪费。 [n0021] 如图2-3所示,固定板10位于散热板3顶部的两侧,固定板10形状为凹型板,固定板10的数量为两块,且两块固定板10相对安装,发光二极管1安装在两块固定板10内的凹槽内,凹槽与通过通风道与散热管道6连接,散热板3的内顶壁开设有引脚孔11,通过引脚孔11可与电源板12接触,电源板12位于底座2的内顶壁。通过引脚孔11的设置,可以将发光二极管1通过引脚孔11与电源板12连接,便于装置进行散热以及发光二极管1的安装。 [n0022] 如图3所示,固定环13固定安装在散热板3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板14位于固定环13的内部,且安装板14为弧形,安装板14的数量为两块且相对设置,安装板14通过螺栓15滑动连接在固定环13的内部,安装板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压弹簧16,减压弹簧16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通过固定环13与安装板14的设置,可以对发光二极管1进行固定安装,且通过安装板14的设置,能够实现对不同大小的发光二极管1进行安装,使得本装置适用于各种发光二极管1的散热,且安装牢固,通过减压弹簧16的设置,减压弹簧16直接接触发光二极管1,防止安装板14对其产生较大的压力而导致发光二极管1的损坏,同时减压弹簧16能够减少来自外界的振动,防止脱落等现象。 [n0023] 如图3-4所示,连接结构包括密封板17和密封环18,密封板17的内部也开设有通风道,密封板17位于散热板3通风道的内部,密封棉19位于密封板17的外表面上,密封板17通过外表面的密封棉19与散热板3内部的通风道密封连接,且密封板17内的通风道与散热板3的通风道流体导通,卡接块20位于散热板3一端的两侧面上,卡接块20与散热板3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条21,密封条2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卡接块20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螺钉22,密封环18位于真空管5的一端,密封环18与真空管5密封连接的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垫23,真空管5可通过密封环18与另一装置的真空管5进行密封连接,通过连接结构的设置,在使用的发光二极管1数量较多时,可以通过密封板17与卡接块20将散热板3之间实现连接,且通风道之间实现密封连接,而后将真空管5通过密封环18进行密封连接,使得本装置连接简单方便,且能够实现多个发光二极管1同时散热。 [n0024] 工作原理:首先将发光二极管1的引脚通过引脚孔11与电源板12连接,使得发光二极管1开始工作,同时通过转动螺栓15使得安装板14在固定环13的内部进行位移,使得安装板14通过表面的减压弹簧对发光二极管1进行固定,此时当发光二极管1产生的热量较小时,外部的空气通过固定板10内的凹槽进入,而后通过散热管道6与真空管5之间实现自然通风,此时的真空管5与外界导通,实现对发光二极管1进行散热,自动散热,不需要外界施加风力,同时散热板3内的通风道也进行自然通风,发光二极管1的热量加大时,通过将真空管5进行密封,其内部产生负压,使得外界的风通过散热管道6吸至真空管5内实现散热,在发光二极管1的热量持续加大时,密封真空管2的两端,此时真空管1的内部为正常气压状态,通过启动风机9与冷凝管7,对装置进行冷凝散热,将风道8内吸入的风经过冷凝管7冷凝后吹至发光二极管1的表面进行散热,在需要多个发光二极管1进行工作时,首先通过将散热板3进行对接,使得密封板17插入至散热板3内的通风道的内部,同时密封棉19对通风道进行密封,此时卡接块20也将对散热板3进行卡接,并且通过使用螺钉22,使得卡接块20对散热板3进一步的进行密封,真空管5之间通过密封环18进行密封连接,使得装置之间实现密封连接,多台装置同时工作。 [n0025]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Claims (5) [0001] 1.二极管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结构、发光二极管(1)和连接结构,所述发光二极管(1)位于所述散热结构的顶部,当所述发光二极管(1)产生高温时,所述散热结构为所述发光二极管(1)进行散热降温,所述连接结构位于所述散热结构上,当需要多个散热结构共同工作时,所述连接结构可将多个所述散热结构进行连接。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管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底座(2)和散热板(3),所述散热板(3)位于所述底座(2)的顶部,且所述散热板(3)与所述底座(2)之间通过隔热板(4)固定连接,所述隔热板(4)的面积小于所述散热板(3)的面积,所述底座(2)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真空管(5)位于所述空腔的内部,且所述真空管(5)为密封设置,所述真空管(5)的顶部与散热管道(6)密封连接且流体导通,冷凝管(7)横向设置在所述真空管(5)的内部,且所述冷凝管(7)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真空管(5)的底部与风道(8)密封连接且流体导通,所述风道(8)贯穿至所述底座(2)的下表面,风机(9)位于所述风道(8)的内部,且所述风机(9)的出风端正对所述真空管(5)的内部,所述散热板(3)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散热管道(6)流体导通的通风道。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极管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固定板(10)位于所述散热板(3)顶部的两侧,所述固定板(10)形状为凹型板,所述固定板(10)的数量为两块,且两块固定板(10)相对安装,所述发光二极管(1)安装在所述两块固定板(10)内的凹槽内,所述凹槽通过通风道与所述散热管道(6)连接,所述散热板(3)的内顶壁开设有引脚孔(11),通过所述引脚孔(11)与电源板(12)接触,所述电源板(12)位于所述底座(2)的内顶壁。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极管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固定环(13) 固定安装在所述散热板(3)顶部的中心处,安装板(14)位于所述固定环(13)的内部,且所述安装板(14)为弧形,所述安装板(14)的数量为两块且相对设置,所述安装板(14)通过螺栓(15)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环(13)的内部,所述安装板(1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压弹簧(16),所述减压弹簧(16)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极管散热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密封板(17)和密封环(18),所述密封板(17)的内部也开设有所述通风道,所述密封板(17)位于所述散热板(3)通风道的内部,密封棉(19)位于所述密封板(17)的外表面上,所述密封板(17)通过外表面的密封棉(19)与所述散热板(3)内部的通风道密封连接,且所述密封板(17)内的通风道与所述散热板(3)的通风道流体导通,卡接块(20)位于所述散热板(3)一端的两侧面上,所述卡接块(20)与所述散热板(3)连接的一侧设置有密封条(21),所述密封条(21)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卡接块(20)的侧壁上转动连接有螺钉(22),所述密封环(18)位于所述真空管(5)的一端,所述密封环(18)与所述真空管(5)密封连接的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垫(23),所述真空管(5)可通过密封环(18)与另一装置的真空管(5)进行密封连接。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1600325B|2011-12-21|一种密闭壳体电子设备的组合散热装置 CN209689273U|2019-11-26|传冷散热模块化装置及半导体制冷/保温设备 CN214336707U|2021-10-01|二极管散热构造 CN203336551U|2013-12-11|舞台灯的散热装置 CN201467613U|2010-05-12|一种密闭壳体电子设备的组合散热装置 CN108800655B|2020-09-04|半导体制冷装置 CN212108751U|2020-12-08|空调室外机 CN211019105U|2020-07-14|一种具有散热防尘功能的交换机 CN212108752U|2020-12-08|空调室外机 CN210624740U|2020-05-26|电器盒组件、室外机及空调器 CN109979896B|2021-07-09|一种全新igbt模块 CN110955309A|2020-04-03|一种云计算管理系统 CN202551578U|2012-11-21|空调控制器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移动空调器 CN214580959U|2021-11-02|一种防水灯具新型散热结构 KR100915094B1|2009-09-02|태양광 발전용 전력변환장치의 냉각장치 CN210323907U|2020-04-14|一种ct探测器温控装置 CN210130053U|2020-03-06|一种带有热管散热结构的抽油机智能变频控制柜 CN213876500U|2021-08-03|一种高效散热的大尺寸显示器 CN211630069U|2020-10-02|一种具有高效散热功能的高压变频器 CN210610168U|2020-05-22|散热组件及电控箱及空调机组 CN212257379U|2020-12-29|一种高效散热集成电路结构 CN214425794U|2021-10-19|舞台灯散热装置 CN211551196U|2020-09-22|一种高散热性led模组 CN210092063U|2020-02-18|一种大功率场效应管压紧散热装置 CN212985685U|2021-04-16|一种混合动力工程机械用的高效散热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756958.9U|CN214336707U|2021-04-12|2021-04-12|二极管散热构造|CN202120756958.9U| CN214336707U|2021-04-12|2021-04-12|二极管散热构造|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